衞生署日间医疗中心牌照
医思专汇(PHF No. DP000104)
衞生署日间医疗中心牌照
医思专汇(PHF No. DP000104)
肺癌是严重威胁市民健康的重症,据医管局香港癌症资料统计,2017年本港有5,178宗新症,平均每年都有5,000位市民罹患,也因肺癌不易在早期被发现所以致死率甚高。关于肺癌,近年的一线检测及冶疗有怎样的发展及突破?
非小细胞腺癌患者应做基因检测
肺癌与吸烟、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内科肿瘤科专科吴剑邦医生指出,少数早期确诊肺癌的患者是透过体检得知,大部分患者是由于出现长期咳嗽、咳血、消瘦、气促、胸口痛等征状求医而确诊,这些患者多数已步入肺癌晚期,如果有转移迹象还可能发生骨痛、腹痛、头痛,更晚期的患者有机会因淋巴或血管阻塞导致颈部、手部肿胀。
常见的肺癌,大致上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占总患病率2成,患者多有长期吸烟习惯;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成,其中可再细分为大细胞癌、鳞癌、腺癌等类型。冶疗肺癌时若能找到基因变异及相应标靶药物有助增加患者生机,以亚洲女性非吸烟的患者来说,大约有6至7成,而男性吸烟者约占1至2成。但并非每种肺癌类型都需要接受基因检测,只有在确定患者为非小细胞腺癌后,医生才会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寻求更精准的冶疗。基因检测顾名思义就是检测人体基因,透过分析DNA的异变,进一步了解病人身患的癌症与可能的用药反应。
厘清基因变异有助觅得对应标靶药
10个肺癌患者可能有10种相异类型的肺癌,肺癌最常见的基因变异包括EGFR、ALK,掌握基因变异便有助于觅得对应的标靶药,透过该药对基因变异癌细胞的特殊功效,不但冶疗反应率高,过程中相比全身性化疗所引发的副作用也较为温和。吴剑邦医生表示,这类病人中无恶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及整体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都比较高,预后也相对理想。
针对EGFR、ALK这两种基因变异的标靶药已从第一代、二代发展至第三代,这些药物各有特点,常规上多使用第一代药物;EGFR基因变异中较罕见的突变点可用第二代药物;现时第三代标靶药亦可作为一线冶疗,除了提高无恶化存活期之外,它具有突破血脑屏障的药物机理,对癌细胞已转移至脑部的患者疗效尤佳。所谓血脑屏障是指人脑与血液间的一道屏障,可阻止有毒物质经由血液进入脑部,这道围篱除了挡下大部分物质也会将肿瘤药隔绝在外,因此能否穿越屏障对脑部投药相当重要。至于冶疗ALK基因变异肺癌,新一代标靶药同样能通过血脑屏障阻止癌细胞在脑部扩散,让这类患者常面临的肺癌上脑情况得到控制,而对旧式标靶药出现抗药性的患者,亦可使用新一代标靶药延长无恶化存活期。
在常见的EGFR、ALK基因变异之外,ROS1、RET、MET等基因虽然较不常见却也会驱动肺癌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多数已有相应标靶药,而HER2变异尽管尚未有针对性药物,患者接受原本用来冶疗HER2型乳癌的标靶药后亦有一定疗效。现时医学界持续开发着不同的标靶药,有望协助患者对抗各种基因病变诱发的肺癌。另方面,找不到驱动癌基因或没有适合标靶药的患者,就要接受手术、化疗或电疗,医生也会建议患者接受PD-L1蛋白水平检测,若水平高过50%,患者以免疫疗法作为第一线冶疗,或采免疫疗法结合化疗的方案,冶疗成效往往优于单纯化疗。
血液检测两天知悉结果 助尽快拟定冶疗方案
就肺癌整体冶疗趋势来说,基因检测无疑是抗癌的利器,了解基因病变才能对症下药。肺癌的基因检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抽取肿瘤组织,适合身体可以负荷活检穿刺的患者;一种是相对无创的血液检测,以最常见的EGFR来说,血液基因检测结果约莫2天出炉。另方面还有小型针对肺癌基因检测的组合,检测后约3至5天便知结果,可帮助医生尽快拟定冶疗方案,适合急于了解基因变异类型的患者。
内科肿瘤科专科吴剑邦医生指出,就肺癌整体冶疗趋势来说,基因检测无疑是抗癌的利器,因为了解基因病变医生才能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