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日間醫療中心牌照
醫思專匯(PHF No. DP000104)

Health Blog Content

寶寶分離焦慮,上幼儿園哭不停? 爸媽必學 8 招安撫




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踏入陌生的幼兒園環境,哭鬧、黏人、拒絕上學,這些都是常見的「分離焦慮」表現。看著孩子哭得聲嘶力竭,爸媽們也心疼又焦慮,不知該如何是好?本文將深入探討幼兒園適應期常見的分離焦慮問題,並提供實用的安撫策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段重要的成長階段! 

 

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孩子與主要照顧者(通常是父母)分離時,所產生的不安、恐懼和抗拒情緒。 這是幼兒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通常在 6 個月大左右開始出現,1 歲至 3 歲達到高峰。 

 

幼兒園適應期:分離焦慮的挑戰  

進入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一項重大的生活轉變。他們必須離開熟悉的家庭環境和親愛的家人,面對陌生的老師、同學和作息。  

這時,分離焦慮往往會變得更加明顯,常見的表現包括:

  • 入園時哭鬧不止:緊緊抱住父母不放,哭喊著不要上學。 

  • 情緒不穩:變得容易哭鬧、發脾氣,甚至出現退化行為(如尿床、吸手指)。 

  • 食慾、睡眠影響: 因為情緒緊張而影響飲食和睡眠。 

  • 身體不適: 出現頭痛、肚子痛等身心症狀。 

 image.png

爸媽的4個錯誤示範:加重分離焦慮的推手  

很多父母在孩子表現出抗拒時,會做出以下行為,其實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首當其衝就是偷偷離開,趁孩子不注意時悄悄溜走,反而會讓孩子更缺乏安全感。但反過來的過度安撫也不是一個好示範,例如孩子一哭就開始哄騙,或對孩子的哭鬧反應過度,這讓孩子覺得上學是很可怕的事。 

 

第三就是常見的恐嚇威脅,例如「再哭就叫老師處罰你」等話語,其實會嚇到孩子,增加孩子對學校的恐懼。 

 

最後一個看似無害,卻會讓孩子害怕分離的行為,就是猶豫不決。即是父母送孩子到學校後,又頻頻回頭或捨不得離開,讓孩子的情緒更加混亂,不知道如何回應父母。 

 

 

幫助孩子擺脫分離焦慮、快樂上學的 8 個技巧  

其實上幼兒園,是孩子逐漸開始長大的一個過程,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從以下方式做出適合的引導及支持。 

技巧1:說故事 

透過繪本或故事,讓孩子了解幼兒園是什麼樣的地方,同時注重在正面的部分,例如和其他小朋友交友。 

 

平常游戲時候,也可和孩子一起玩幼兒園遊戲,模擬上學情境。 

 

技巧2:參觀學校 

讓父母帶孩子到學校走走,熟悉環境和老師。這可以幫助小朋友在心中建立好準備,對新環境感到安心。 

 

技巧3:溫柔堅定告別 

上學前爸媽態度要溫柔但堅定,告訴孩子上學是必須要做的事。第一次或之後帶孩子上學,和孩子簡短道別後,爸媽就果斷離開,避免拖泥帶水。 

 

技巧4:情緒支持 

若小朋友出現哭鬧,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但要引導孩子用言語說出來。同時父母需要再次表達對上學的堅持,並鼓勵小朋友和其他小夥伴、老師進幼兒園。 

 

技巧5:準時接送 

準時接送孩子,讓孩子知道爸媽一定會來接他,這能有效培養孩子的安全感,亦增加他們對時間管理的認知。 

 

技巧6:課後分享 

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分享學校趣事,例如放學後,多和孩子聊聊學校發生的開心事。這樣能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也能進一步强化孩子對上學的好感。 

 

技巧7:正向鼓勵 

多多稱讚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對上學產生好感,例如今天孩子在學校學習了一首新歌,可能唱得不好或忘詞,但父母可以對他的進步表示贊許。 

 

技巧8:和老師保持聯係 

父母可以與老師保持密切聯繫,共同關注孩子的適應狀況。在情況必要時,也能和老師商討是否允許允許孩子帶一件熟悉的物品到學校,如小被子、玩偶。 

 

幼兒園適應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對爸媽的一項考驗。只要我們多一份耐心和關愛,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就能幫助他們克服分離焦慮,快樂地展開新的學習生活! 

 

匯兒兒科醫務中心,用專業和愛心陪父母一起伴孩子成長。任何孩子身體狀況、成長疑慮?歡迎聯絡匯兒兒科。 
<即刻預約>

 

 

免責聲明:本內容由第三方獨立撰寫,僅為大家提供資訊,並無任何贊助,不能取代專業醫療意見、診斷及治療,亦不代表任何立場。如有任何身體不適,建議及早求醫。




來源: Primecare

相關文章

Previous
Next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Whatsapp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form
即時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