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日間醫療中心牌照
醫思專匯(PHF No. DP000104)

Health Blog Content

不是媽媽才會有「媽媽手」!一文詳解「媽媽手」的症狀、治療及預防方法

「媽媽手」在香港十分常見,醫學上稱為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Stenosing Tenosynovitis] ,又稱 [狄奎凡氏症 De Quervain’s Disease]。尤其是新手媽媽,需要經常手抱初生嬰兒,容易造成 手關節痛;平日做家務亦有機會導致手部勞損。


20230822_不是媽媽才會有「媽媽手」_photo_01.jpg


不是媽媽才會有「媽媽手」! 

由於大家都統稱這一痛症為「媽媽手」,容易令人誤以為只有媽媽或家庭主婦才會患 上,但其實以下人士也是高危一族︰長期使用手機或 平板電腦人士、長期使用針織或縫紉人士、髮型師、水喉工匠、高爾夫球手等等。 
 

另外,當我們單手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時,很多時都是用拇指來觸控荧幕,其他手指會跟隨手腕固定機身,手指及手腕長時間過份用力,便會有機會引起「媽媽手」,甚至腕管綜合症等問題。  


媽媽手」有什麼病徵 
20230822_不是媽媽才會有「媽媽手」_photo_02.jpg

患者手腕(靠近拇指的側面)會出現痛楚,而屈曲拇指、扭動手腕、握拳或抓握時會令肌腱變得繃緊及加劇疼痛,手腕亦會出現腫脹的情况。如果不處理或接受治療,疼痛有機會蔓延到 整個拇指或延伸到前臂。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亦會受到影響,例如一些扭動手腕的動作︰扭毛巾、單手持手機、打字、使用滑鼠,甚至提起購物袋也會感覺到痛楚。一般來說,早上時症狀最明顯,活動一段時間後痛楚會減輕,但隨著一些拇指/手腕的重覆性動作又會令疼痛再次加劇。


媽媽手」有什麼治療方法?  

若出現痛症問題,應儘快尋求專業協助,接受檢查及治療。儘量避免重覆的手腕/拇指動作,讓發炎部位休息。如果出現腫脹,可嘗試冰敷消腫。患者可透過手法治療矯正錯位的關節,放 松附近的肌肉和軟組織,再根據情况配合冷/熱敷、超聲波、電療、衝擊波等治 療。一般經過適當治療及充分休息,1-3個月內都會痊癒或有明顯改善。但如果沒有配合足夠休息,不但不能令病情好轉,之後也會很容易復發。 


2動作預防媽媽手  

想免受「媽媽手」的困擾,當然是預 防勝於治療。平日除了要避免過度及重覆使用拇指,亦可透過伸展相關肌腱 ,紓緩痛楚。  


● 動作一︰把手放在桌上,手掌朝上。舉起拇指和尾指,並以拇指尖輕輕按下尾指尖,伸展拇指根部手腕。保持動作6秒後放鬆,重複10次。

  

動作二 伸出手臂並作握手狀,把拇指彎曲到掌心。用另一隻手輕輕將拇指和手腕向 下伸展,伸展手腕。 保持動作15至30秒後放鬆,重複2至4次。

忻銘熹脊醫
脊骨及物理治療

相關文章

Previous
Next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Whatsapp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form
即時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