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醫管局癌症資料中心2017年數字,大腸癌繼續高踞頭號癌症,有5,635宗新症,即平均每日有超過15人首次確診患有腸癌。預防腸癌主要靠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但也有更實際的方法,就是及早進行癌症篩檢,例如接受大腸鏡檢查。
其實,在腸癌的治療上,近年已有很大進步。例如,過往對於晚期腸癌,只有化療藥可用,但現時不但化療藥種類多樣化,有口服的,有注射的,也有不同的化療藥可供組合式使用以增加療效。而對於適合使用標靶藥的腸癌個案,以化療加上標靶藥,療效往往比單獨使用化療藥有所提升,臨床上有不少個案,晚期腸癌病人使用化療加標靶藥,可以有較長的存活期。
又例如,過往若腸癌已出現擴散,基本上視為無法根治,但現時由於技術和藥物進步,即使腸癌已擴散至肝或肺,若範圍只局限在其中一個肝葉或其中一個肺葉,仍有機會以手術切除,之後輔以化療以盡量達至根治效果。
雖然療法上有這麼多進步,但影響病人能否獲得根治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仍是能否及早發現腸癌。若能在第一、二、三期發現,根治機會固然較高,即使已是第四期(即已擴散),有否機會以手術根治也視乎能否在第四期的初階段發現。
因此,近年國際間日益提倡腸癌篩檢。而特區政府現時也為50歲以上市民,提供大便隱血檢查作為篩檢,若檢測結果呈陽性,會再轉介做大腸鏡檢查。而市民也可主動做大腸鏡篩檢。
大腸鏡可說是篩檢腸癌的頭號武器,因為它讓醫生直接透過鏡頭看清楚腸內情況,因此不論有發炎、瘜肉(有機會發展成腸癌)或已有癌變,都可即時看見。若有瘜肉,一般會即時摘除,以絕後患。若已有癌變,則可能會以腸鏡切出部分腫瘤組織,進行化驗,再決定治療方案。若沒有瘜肉或癌變跡象,則可相隔5-10年再做腸鏡檢查。
目前,腸鏡是檢測腸癌最準確的方法,也最能有效預防瘜肉變成腸癌。市民想知道自己有否需要,可詳細諮詢醫生。
吳劍邦醫生
內科肿瘤科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