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
了解肝癌成因、症状,有效预防和治疗,提高存活率
肝癌 (Liver cancer) 是香港第三号癌症杀手,仅次於肺癌及大肠癌。肝癌成因和病毒感染、环境污染、酗酒、进食有霉菌的食物等有关。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早期肝癌症状并不明显,到中后期肿瘤逐渐变大,便已经增加治疗难度。肝癌患者治疗后的存活率,与检查发现及诊断治疗的时间息息相关,因此建议一但发现症状,请即求医。
肝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也是人体唯一能自行修復损伤的器官,负责吸收有用物质及排走有害毒素,肩负著製造蛋白质、储存维他命与矿物质、促进红血球代谢等多重任务。一但肝臟细胞出现异常分裂及变异就会引致肝癌,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医院管理局指,肝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三位,每年约有1,800宗肝癌新确诊个案,当中75%属男性,且集中於年长人士。而每年亦约有1,500多宗死亡个案,跟新确诊个案数目相距不远。最新政府资料指,按性别划分每十万人口计算的肝癌粗死亡率分别为男性的33.0及女性的9.8。而按每十万标准人口计算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则分别为男性的16.3及女性的4.1。不过,近二十年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一项研究发现曾在玛丽医院接受肝癌手术切除的 130 病人中:1、2期肝癌病人接受手术切除的之五年存活率有 60%。3、4 期的病人的存活率较低,3 期有 30%,而 4 期则只有10%。[资料来源: 香港防癌会]
肝癌症状
肝癌常见於50至70岁人士,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四倍。因为肝臟懂得自我復元,即使大部分范围已丧失功能,肝臟仍能正常运作,所以早期肝癌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发展至中后期才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 腹部胀大,右上腹有硬块,肩胛骨部位不适
- 腹部积水,有时於腹部表面可见静脉青筋
- 眼白泛黄、皮肤痕痒
- 小便呈茶色、大便呈浅灰色
- 凝血素不足,易受伤出血
- 食慾不振,无故消瘦
- 恶心呕吐
- 发烧、疲倦昏睡
以上症状不限於在患有肝癌才出现,也不一定出现於所有肝癌患者身上。如发现上述情况持续甚至加剧,应尽快求医,了解成因。
肝癌成因
肝癌成因主要和病毒感染、环境污染、酗酒、进食有霉菌的食物等有关,以下是常见的肝癌原因:
-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东南亚地区的流行疾病,全世界更有55%的肝癌是由乙肝病毒传染引致。而香港乙型肝炎带病毒率一直处於中至高水平。乙型肝炎患者患上肝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100倍,而丙型肝炎更高150
- 肝硬化
当肝臟长期受损,损耗超过自身的修復能力所及,便要由组织自我修补,引致结疤,形成肝硬化,演变成肝癌。
- 进食有霉菌的食物
如花生、穀物、粟米、大豆、乾果發霉產生的黃曲霉毒素可導致肝癌。
- 各种代谢症
包括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等,代谢紊乱会令肝臟损害,从而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
- 环境污染
长期吸入有害化学物质,如塑胶厂使用的聚氯乙烯。
- 酗酒
长期摄取过量酒精可引致肝硬化,形成肝癌。
- 胆管炎或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机会引致胆管细胞癌
- 家族遗传,如曾家人患上肝癌,亦会增加患癌风险
肝癌存活率

肝癌检查
如果怀疑患上肝癌,医生初步会为怀疑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初步筛检肝癌。
- 肝功能测试
验血评估肝功能是否能维持身体正常运作,有助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肿瘤切除手术
- 血液甲胎蛋白检查
肝癌细胞的肿瘤标记为甲胎蛋白,所以甲胎蛋白是肝癌检验指标,如成年人血液中的AFP指数偏高,表示有可能患上肝癌。
肝癌诊断
透過初步檢查後,如懷疑病人可能患有肝癌,醫生會利用儀器再為患者進行更全面的癌症診斷。一般肝癌診斷方法包括:
- 肝臟超声波检查
用儀器在近肝臟位置移動,肝臟超聲波檢查利用超聲波觀察肝臟情況,儀器發出的聲波會經電腦分析,並轉化為影像,以確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
- 电脑扫描
为肝臟拍摄横切面断层,以取得更仔细的影像,确定肿瘤的位置及大小。
- 磁力共振扫描
以磁场构成身体横切面的影像,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及大小,区分肿瘤属良性或恶性,亦有助观察软组织和肝臟血管的状况。
- 血管造影检查
以X光观察血液流动,找出提供肿瘤营养的血管,有助了解肿瘤位置。
- 活组织检查
抽取肝瘤少许组织作化验,送到实验室化验,判断肿瘤属於良性或恶性。
如果经以上检查后,发现是转移癌,则需再进行骨骼扫描、正电子扫描等检查,才能就患者情况定出适合的治疗方案。

肝癌治疗
医生一般会根据癌细胞的种类、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扩散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可承受副作用的程度等去决定治疗方案。
- 手术切除
這是最理想直接的方法,如患者情況不適合進行切除手術,醫生一般會使用局部治療,務求儘量保留肝臟健全的部分。手術切除適用於只限於兩葉肝臟其中一葉的早期肝癌及肝功能良好的患者。
- 消融治疗
医生会在患者肿瘤位置附近加热,当该处温度超过摄氏60度,肿瘤组织便会坏死。适用於早期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肝功能欠佳而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也适宜使用。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医生识别出为肿瘤提供养分的血管,可将药物经患者的动脉导管注入并堵塞该血管,使肿瘤不能继续生长甚至死亡,同时不影响周边正常的组织。此方法适用於肿瘤已扩散至两边肝臟但未转移到其他器官的患者。
- 放射治疗
可分為傳統的體外放射治療和微球體栓塞放射性治療,微球體栓塞是把放射性微球通過患者的血管內導管,注入到腫瘤的肝動脈,繼而發射短距離的輻射,能殺死癌細胞,同時不過度損害正常的肝功能。
- 肝臟移植
适用於肝癌合併有肝硬化的病人,因为可以同时治疗好两个情况
- 标靶治疗
標靶治療適合無法進行切除手術、消融治療或經動脈化療栓塞術的晚期肝癌患者。
- 免疫治疗
最新研究指免疫治療PD-1抑制劑是有效的肝癌第二線治療。它可以阻斷腫瘤細胞中PD-L1和免疫細胞中PD-1的結合。這種阻斷使我們的免疫細胞能夠識別腫瘤是敵人,從而對它們發起攻擊。協助免疫系統主動殲滅癌細胞。現時有不同的臨牀研究,把免疫療法與標靶藥物一同使用,希望加強治療效果。

肝癌復康护理
完成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应得已到紓缓。但在康復期间,患者也应加倍注意日常生活细节,以确保治疗发挥最佳效果。
- 多进食含丰富蛋白质和维他命的食品,如牛奶、鸡蛋、蔬果等,同时限制摄取动物的油份。
- 远离烟草和酒精,如本身有吸烟或酗酒的习惯,也应从速戒掉。
- 定期覆诊检查,遵从医生的安排,如发现任何异状,尽快求医,及早进行适当治疗。
- 保持开朗或冷静的心境,如有需要,可与家人、朋友、社工等沟通。
肝癌预防
由於肝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所以及早預防肝癌定期檢查至關重要,特別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每年定期跟進及檢查,以減低患病風險。以下是減低風險因素的肝癌預防方法:
- 拒绝吸烟或戒烟,节制饮酒
- 作息定时
- 多吃蔬菜水果
- 若有家人患有乙型肝炎,应及早接受血液检查,以确定是否已產生抗体
- 接受乙型肝炎免疫注射,须在六个月内注射三次
- 性行为前做好安全措施
- 切忌共用针筒,以免经体液感染乙型或丙型肝炎
- 贮存食物於乾爽的地方,不要进食发霉或变坏的食物
肝癌 FAQ
Q: 肝癌在哪裡扩散?
如果未经治疗,肝癌可以扩散到身体的任何部位。通常,当肝癌细胞分裂和生长时,它们会首先扩散到肝臟的静脉或附近的淋巴结,然后再扩散到远处的器官,例如骨骼或肺。
Q: 肝癌会遗传吗?
这种情况很少见,但一些遗传性代谢疾病会增加患肝硬化的风险,而肝硬化是肝癌的常见风险因素。例如,患有遗传性血色素沉著症的人会从食物中吸收过多的铁。如果你的肝臟中积聚了足够的铁,它可能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Q: 肝痛是什麼感觉?
肝痛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并且取决於一个人的体型。据报导,有些人有一种悸动或刺痛的感觉,下背部或肩部疼痛,肿胀没有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