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日间医疗中心牌照
医思专汇(PHF No. DP000104)
衞生署日间医疗中心牌照
医思专汇(PHF No. DP000104)
十多年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仍是不冶之症。到了今天,这个认知已被推翻。随着医学界对肺癌基因认识日增,应对特定基因突变的标靶冶疗诞生,为患者燃起控制肺癌,甚至与癌共存的希望。
在香港,EGFR基因突变型肺癌最为普遍。内科肿瘤科专科医生吴剑邦解释,EGFR基因突变是一个大家族,它之下尚有多个的亚型分类,开展冶疗前,须先了解肿瘤所属亚型,以对症下药,达致较为理想的疗效。
EGFR基因突变亚洲最常见 不吸烟、女性亦中招
谈起肺癌,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吸烟,但吴医生指,基因突变也是肺癌的主要成因之一:「目前已知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基因突变有十多种,当中最常见的包括EGFR、ALK等。EGFR基因突变在香港、亚洲等地最普遍,不吸烟、女性出现此基因突变的机率最高。」
确诊晚期肺腺癌的患者,其组织样本一般会用于进行基因检测,判断癌细胞是否带有基因突变,医生并会根据结果,处方标靶药或其他冶疗。吴医生表示,EGFR基因突变的亚型分类,也会影响标靶药的选择。
罕见EGFR基因突变 第二代标靶药成效较佳
「EGFR有数以百计的亚型分类,最常见的是外显子19(Exon 19)和外显子21(Exon 21)突变,对第一代标靶药的反应良好,惟除此以外,EGFR也有些相对『罕见』的亚型,对第一代药物的反应一般不太理想。」
其他EGFR亚型虽被称为「罕见」,但事实上所占数目并不稀少。根据研究数字,在所有非小细胞肺癌个案中,约7%至23%带有罕见EGFR亚型。「其中为数最多的包括外显子20插入(Exon 20 insertions)、G719X、L861Q、S768I等等。」
吴医生续指,第二代标靶药应对更广泛的EGFR家族,包括以上提及的罕见亚型。「若患者出现罕见EGFR亚型,医生或会建议使用第二代标靶药,临床数据显示,第二代标靶药针对罕见EGFR亚型基因突变的效果较佳,平均肿瘤缓解有效时间达一年或以上。」
患者多提问 了解病情与冶疗
吴医生表示,部分患者可能较为被动,即使确诊时有所担忧,也未必会懂得提出。他建议,患者可主动向医生询问病理报告详情,例如癌细胞基因突变是否常见,是否属于某种亚型,有否针对这种特性的冶疗等等。了解病情和冶疗方案,有助提高患者的信心,迎接之后的冶疗。
内科肿瘤科专科
吴剑邦医生